比如,总共有159人来自64所“双一流”大学,其中,有8名研究生新生来自“985”大学,并且还是第一志愿就报考了武汉科技大学,他们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同济大学、中山大学、重庆大学等。

而来自“211”大学的同学就更多了,有38人第一志愿就报考了武汉科技大学。

这些同学的做法,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“逆向考研”。

那么,这些同学,本科学校那么强,为什么考研要选择比自己本科学校差很多的“双非”大学呢?

下面,我们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这些同学都是怎么想的。

看了武汉科技大学官微发布的相关信息,其中,介绍了3位新生的基本情况。

“逆向考研”为哪般?

第一位同学,本科毕业于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”(“双一流”大学)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。

然后,他考研一志愿并没有选择武汉科技大学,而是在考研调剂时才选择了武汉科技大学。

那我们就懂了,笔者有幸参加了2022年研究生调剂考核,说实话,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,别说普通“双一流”大学了,就是“985”大学的同学,都不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调剂院校。

所以说,考研调剂,能够成功上岸武汉科技大学,也是非常不容易。

毕竟,等到了考研调剂时,基本上没有多少机会再去“挑三拣四”了。

第二位新生,是一位已工作18年的40岁大龄考生,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,目前就职于一家国有企业,主要从事工业管理类工作。

所以,已经有着稳定工作的他选择报考武汉科技大学的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,最终也成功上岸。

第三位新生,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(“211”),然后,2021年10月份在武汉找到了一份物理方向的研发工作,然后,他又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。

于是,他也选择了报考武汉科技大学的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。

这样,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研,还可以督促自己不断学习。

最终,他也成功上岸!

所以,通过官方宣传的情况来看,这些来自“双一流”、“211”乃至于“985”大学的同学,之所以会选择“逆向考研”,主要原因如下。

1、一志愿失败,考研调剂时不得已而为之

其实一志愿就选择“逆向考研”的同学并不多,比如,像上面的武汉科技大学,3188名研究生新生中,只有8名来自“985”大学的同学第一志愿报考了武汉科技大学,这个比例一点也不高。

所以,很多同学之所以“逆向考研”,也是迫于无奈。

因为,在一志愿失败以后他们只能去调剂,而考研调剂的激烈程度超乎大家想象,很多本科学校好,初试成绩高的同学都找不到调剂院校。

所以说,考研调剂基本上没得选,更不可能去挑三拣四,有学校要都不错了,真可谓是“报考时你爱答不理,调剂时让你高攀不起”。

最终,我们可以看到不少“985”、“211”大学的同学,只能调剂去“双非”大学。

比如,我们学院就有几位来自西北师大的联培生,他们本科都毕业于“985”大学,也是在调剂时选择了西北师大。

2、报考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,为了求稳,只能选择比较容易上岸的大学

自从2017年将“非全日制研究生”归入全国统考以后,其考研难度也大大增加。

说实话,并没有比全日制研究生容易多少,因为,都是统一划线,并且,录取方式也一样,不光有初试,还有复试。

所以说,这就意味着想考“非全日制研究生”的同学,也得像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一样去认真准备,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复习。

但是,很多大学的“非全日制研究生”仅限于定向就业(在职)的同学报考,也就是说,只允许已经有正式工作的同学报考。

这就会存在一个问题,既然已经工作,那么,考研复习就不可能跟那些全职考研的同学一样有那么多时间。

毕竟,上班以后,就得工作,相当于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研究生。

何况,这些同学大部分都已经脱离学校很久了,知识点都忘得差不多了,重新拿起课本也需要时间去适应。

所以说,就算是考“非全日制研究生”,对他们来说难度也很大。

所以,为了能够成功上岸,他们选择报考“双非”大学的“非全日制研究生”也是为了求稳。

综合以上分析,真正选择“逆向考研”的同学应该不是很多,即使是有,也是迫于无奈。

而在考研择校上,个人还是建议大家选择比本科学校更好的大学,高一个档次最佳。

当然,你如果为了求稳,也可以选择一些“双非”大学,前提条件是专业不能太差,否则,可能就会比较亏。

以上,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,也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,考研,本来就是为了选择更好的大学,更好的专业。

如果,选择了“逆向考研”,那考研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!

感谢您的阅读,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