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对家人谎称在武汉工作,实则靠着小额网贷度日,辗转在小旅社、网吧“流浪”。1月29日凌晨,来自湖北天门的农家子弟、25岁的研究生罗正宇,在江岸区上海路一家小旅社自缢身亡。

他的手机上留有一份遗书,称自己“在武汉玩了一年,什么事都没做。没什么遗产留下,借了一屁股债,不会还了。我太幼稚了,大人和我说的都是对的,可惜我明白太晚,都是我自己的错,对不起……”。

据悉,罗正宇毕业后曾在杭州一家央企工作,月薪6000;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,他辞去了这份工作。贸然揣测,这个工作其实并不能够让罗正宇满意,因为这样的月薪,不及杭州的平均职工工资,也难以和研究生身份匹配。

其实,类似罗正宇的纠结和失落,并不是偶然的个体现象,而是在这群年轻人中普遍存在。上学时,是天之骄子,尤其还是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的学生,对自己走向社会的人生期望不会低;但从校园到社会,中间隔着一道风水岭,甚至是一道鸿沟。

据报道,罗正宇从小就成绩优异;2015年11月,曾被武汉理工大学评为学校”三好研究生”;在硕士导师印象中,罗正宇也是一位优秀的学生,“找一份不错的工作,是很轻松的事”。但问题可能就在于,别人眼中的“不错”,还达不到罗正宇内心的期望值。

成绩可以用分数来排名,但在社会上打拼,有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模式。以前成绩很差的学生,可能找了很光鲜、待遇优厚的工作;以前成绩很优秀的学生,可能囿于性格、能力、机遇等条件,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,于是便会在内心形成巨大的落差感,走向颓废。作为过来人,这种现象我在现实中见过不少。

罗正宇正是在这个人生阶段,没有准备好、过渡好。这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转变,还是一个内心自我认知的转变,更是从“被负责”到“负责”的转变。也正因此,高校不应仅仅是高校,它还是沟通链接社会的一道桥梁,它不该是与世隔绝的,也不该是孤芳自赏的。

说到这,我们其实还应反思,现在的高等教育,往往还停留在象牙塔式的美好呵护中,而忽略了,研究生毕业乃至本科毕业,已经是学生人生中最后的学生时代,他们的身份要很快迎来质变,从学生迅速进化为“社会人”。在此过程中,一些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较弱的人,便很容易怀疑自己、迷失自己。


人说,高校是人生中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方净土。但如果仅仅把它当做净土,当做一方逃避、拖延入世的桃花源,那势必会自毁前程。罗正宇自杀,固然有着很多自身原因,但斯人已逝,活着的人需要反思,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高校,又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过渡环境,需要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。

其实,很多人在成长阶段都会有一个大大的梦想,诸如“我要成为一个科学家”,“我要成为一个作家”,“我要成为一个企业家”……对罗正宇这样的农村娃,而且是离异家庭,父子相依为命,他需要直面的问题,就是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,但他进入社会找了份工作才发现,这个目标是如此长远而又艰险。

人生在世,99%的人终将平凡,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,又保持着突围出平凡的劲头和期许,是一场人生修炼,也是一种心灵境界。而这份“作业”,需要我们教给孩子、锻炼孩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罗正宇的手机中,共发现“招联金融、贷上钱、来分期、安逸花、借贷宝、马上金融、贷小强”等13个网贷APP,总共欠下5.2万元分期欠款。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“债务”,但我们是否也欠他些什么呢?